本文目录导读:
在中华大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多种方式庆祝端午节,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关于端午的诗句,便是端午文化的一抹亮色,让这个节日更加生动、丰富和多彩。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通过描绘粽子与艾草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表现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热爱,诗中“粽包分两髻”形象地描绘出粽子的形态,而“艾束著危冠”则生动地勾勒出人们佩戴艾草的情景。“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古老习俗的认同以及自己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期间赛龙舟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形象地展现了龙舟竞速时桨影翻飞、鼓声震天的壮观景象;“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则描绘了比赛过程中领先船只快速抢到终点的情景,令人热血沸腾。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林大钦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饮菖蒲竹叶酒的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仰之情,诗中“情知不向瓯江死”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屈原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也暗含了作者对于端午节习俗背后蕴含着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舟楫何劳吊屈来”,则是提醒人们不要拘泥于形式,要从内心深处体会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竞渡歌》唐张建封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诗通过对竞渡活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感慨与怀念,诗中“竞渡深悲千载冤”一句,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切同情与怀念之情;“忠魂一去讵能还”,则进一步强调了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永恒意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则将屈原的忠魂化为不朽的精神象征,永远留在人间,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关于端午的诗句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关注与热爱,也传递了对历史文化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些诗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